五十肩又稱冷凍肩,正式名稱是盂肱關節的粘連性關節囊炎,會有漸進性肩部疼痛及僵硬,通常會在2年內自發性緩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會拖延三到五年,甚至更久。
根據統計,五十肩終生流行率約2-5%,好發於40-60歲,女性較多見,左肩較常發生,約15%患者在5年內另一側肩膀會出現同樣問題,病情會在2年內緩解。
🙋既然會自己緩解,那是不是就不用理他呢?
🙅當然不是,因為五十肩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五十肩症狀
- 肩部活動或被碰撞、牽拉時,會有像撕裂一樣的劇痛
- 活動度受限,梳頭、綁頭髮、穿脫衣服等日常動作皆無法做到
- 半夜翻身壓到患側會痛醒,影響睡眠品質
病程(時間是概略區分,每個人狀況不同)
- 疼痛期(3個月內):肩部疼痛為主,肩關節活動度稍有受限
- 結冰期(3-9個月):肩部疼痛劇烈,活動度逐漸減少
- 冷凍期(9-14個月):疼痛逐漸減輕,活動才痛,關節活動度明顯減少
- 解凍期(15-24個月):疼痛減輕,活動度明顯改善
(能做到這三個動作表示肩關節及附屬的肌腱沒問題)
病因
- 原發性,沒有明顯原因,可能與長期身體結構歪斜有關
- 次發性,肩部或手臂外傷、骨折等所造成
- 其他風險因子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中風、長期固定、自體免疫疾病等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的方向是緩解疼痛、改善活動度、縮短病程和減少後遺症。
從結構角度來說,五十肩常是肩部長期張力過大,超過身體可以代償緩衝的程度,才開始有發炎疼痛的症狀,透過針灸或是結構治療手法,把過大的張力解除,自然能緩解疼痛和發炎。
從內科角度則常歸因於50歲後,肝腎精氣虧虛,氣血不足導致筋脈肌肉失養凝滯;或是風寒濕等邪氣客於血脈筋肉,血凝不暢造成脈絡拘急而疼痛,除了前面提到的針灸或結構治療外,配合客製化水藥,祛風除濕,疏筋活血止痛,加速恢復。
復健動作
手指沿著牆壁慢慢往上爬,肩膀跟著往上抬,抬到快痛起來的高度就好,正面和側面都要做
手拿水瓶做鐘擺運動,擺動的範圍以不痛為準,要主動出力而不是用慣性甩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