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治療有別於傳統傷科及推拿,不需用到頓挫、拔伸、扳轉等手法,而是透過輕柔的推晃、擺勢、造弧,讓錯位的肌肉、筋膜、骨頭順勢歸位,還原身體結構。
原理
身體以骨頭作為骨架,將肉臟、肌肉和其他組織掛在骨架上。隨著成長、工作、使用習慣等,身體會累積張力、產生轉折,骨架也會產生歪斜,一旦超過身體的代償能力,就會產生痠痛麻的現象。
結構治療以骨為依歸,在對的勢把骨頭的排列歸位,牽引附著在骨上的肌肉、肌腱、筋膜等軟組織順勢歸位,可以消除身體結構的張力和轉折,緩解痠痛麻等問題。
適合哪些問題?
頭頸部:顳顎關節痛、頸源性頭痛、頸部歪斜、高低肩、肩頸痠痛、習慣性落枕、神經壓迫相關症狀
手部:手肘手腕疼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手指關節麻痛
胸部:胸悶、呼吸不順、脅肋痛
腰背骨盆:急慢性腰痠、骨盆歪斜、尾椎痛、坐骨神經痛
腳部:膝蓋痛、足踝扭傷、高足弓、扁平足、足底筋膜炎、步態不穩
其他:車禍後遺症、手術後創傷後疤痕、產後身體痠痛不適、餵奶抱小孩腰痠背痛、小孩生長痛、運動傷害、運動後恢復、改善運動表現等
注意事項
🙋進行結構治療前
- 穿著輕薄寬鬆的棉質短袖上衣、及膝短褲最適合,長褲褲管要能捲到膝蓋,不要太緊繃,避免無袖上衣、裙子、太短的褲子或寬褲。
- 手表、手環、戒指、耳環、項鍊等飾品先拿起來,口袋清空,皮帶、鞋子、襪子也要脫掉。
- 不要空腹或吃太飽,趴著會不舒服,也會讓腹部卡住。
- 手法會接觸到比較怕癢的部位,像是腋下、脅肋(身體側面的肋排)、臀部(薦椎、尾椎附近、臀肌等)。
🙋治療後要注意什麼呢?
- 治療後身體結構仍會自行調整平衡一至三日,可能會出現全身痠痛感,或運動後的疲勞感,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如果痠痛明顯,建議熱水淋浴並原地踏步,可以加快結構平衡。
- 為了讓身體結構順利調整平衡,治療後三天內不宜劇烈運動、搬重物,也不要伸展、按摩、拉筋、重訓,或是使用按摩球、滾筒或筋膜槍,足弓矯正鞋墊和強調足弓支撐的鞋子暫停使用,以鞋墊平整、不會太軟的鞋子為佳。
- 觀察身體有什麼變化或感受。
結構治療療程如何安排?
身體當下狀況是一直以來累積的結果,不見得調整一次就能解決長期累積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讓身體結構系統還原,過程中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同。
🌒初期密集一點,每周一次,連續做3-4次,讓身體結構快點穩定。
🌓中期視情況拉長間隔,改成2-3周一次,這時身體結構已經相對穩定了。
🌔後期1-2個月一次,像是定期保養的概念;或是有不舒服再來找我也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