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構治療?
🔍在這之前先談談筋膜系統
在結構治療的系統中,筋膜的長度固定而且幾乎沒有延展性,包裹著身上所有的組織器官。以肌肉來說包含了淺筋膜、深筋膜、肌腱、韌帶⋯⋯等等,換個角度來說,肌肉就像是被限制在筋膜系統設定好的空間中運動,如果筋膜的張力不適當,會擠壓空間讓肌肉不能好好活動,這時就會覺得活動不順,甚至引發痠麻疼痛。
🙋什麼情況會造成筋膜的張力不適當呢?
我們平常使用最多的雙手、雙腳——也就是腕骨和足弓——是許多小骨頭排列而成的構造,日常活動一些不當的出力方式可能造成手腕足弓的小骨頭小小的錯位,這就會產生不適當的張力,張力會從這四個關節慢慢累積,慢慢往軀幹的方向最後作用在中軸上,包含肩膀、脊椎、骨盆,就像從擰毛巾一樣從兩頭往中間旋轉,最後緊緊扭在一起,而且有些地方還會特別緊,累積到身體無法承受就會出現痠痛麻等不適。
還有一種情況是車禍、跌倒之類的意外,可能會造成骨折、脫臼、扭傷等等,如果後續處理得不好常會留下後遺症,這是因為外力造成骨頭錯位拉扯到筋膜,產生不適當的張力,除了造成局部活動不順,時間久了還會慢慢影響到其他地方。
🙋那麼結構治療是什麼?
結構治療是透過輕柔的手法從身體的中軸開始鬆解,再往四肢末端把每個關節拆解還原,再把錯位的足弓及腕骨重新排好,把張力的源頭解開,最後回頭把中軸調正,(過程中錯位的骨頭都是在低張力或阻力的情況下自然滑回去的,不需要用到傳統整復的頓挫手法),簡而言之就是把身體結構還原原廠設定,讓身體可以回到原有的順暢狀態,各種不舒服自然也會消失。
身體當下狀況是一直以來累積的結果,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見得調整一次就能解決長期累積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讓身體結構系統還原,而且過程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