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結構治療常見適應症

常見造成身體結構失衡的因素有工作環境、習慣動作、慣用手等因素,當張力過大超出身體能代償的範圍,就容易有痠、痛、麻的問題,往往是單側較明顯,嚴重一點就會兩邊一起出問題;另外像是跌倒、車禍等外力撞擊也會一下打亂身體的平衡而影響結構。

總結來說,常見的結構治療適應症:

頭頸部:顳顎關節痛、頸源性頭痛、頸部歪斜、高低肩、肩頸痠痛、習慣性落枕、神經壓迫手麻

手部:手肘手腕疼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手指關節發麻疼痛

胸部:胸悶、呼吸不順、脅肋痛

腰背骨盆:慢性腰痠、骨盆歪斜、尾椎痛、坐骨神經痛

腳部:膝蓋痛、足踝扭傷、高足弓、扁平足、足底筋膜炎、步態不穩

其他還有車禍後遺症、手術後創傷後疤痕、運動傷害都可以治療


同場加映:結構治療要做幾次?療程怎麼安排?







精選文章

【案例分享】打球後雙膝無力(奧斯古德症Osgood disease)顯著改善

三十多歲男性,主訴打羽球後會雙膝無力,上下樓需撐扶手,約二天可自行緩解 青春期被診斷奧斯古德-施拉特氏症(Osgood-Schlatter disease,OSD),雙腳脛骨粗隆突出明顯;駝背,挺胸時背部緊繃,深吸氣至最飽時背部也會緊繃 🔍評估及處置 檢查發現主要右腳足弓排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