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歲男性上班族,主訴右手肘痠痛,左肩動作不順暢已經一陣子。經過邱醫師檢查發現雙手緊繃不可動,肩帶也卡住,尾椎附近的張力也很大,測試深呼吸的情況,也是淺淺的沒辦法吸得很深,這是來自手腕、足弓的張力已經把身體都卡住,決定做全身的結構治療。
治療過程遇到許多人都有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放鬆,尤其調整橫軸的時候,常常肩膀手肘吊著,讓我動彈不得,這也沒有關係,邱醫師會想辦法引導放鬆,找到適合的勢來還原結構。只能說現代社會的步調快速,讓每個人都只能繃著身體跟著前進,久了就忘記怎麼放鬆了。
治療結束後手肘和肩膀的症狀緩解,深呼吸深度也增加,接著衛教患者一些注意事項,因為結構治療後的幾天內,肌肉和各種軟組織會依著還原的結構繼續改變,這時會有一些全身跑的痠感,也暫時不要重訓、伸展、按摩、拉筋等等,因為這些會影響結構還原,弄不好可能會再把結構拉歪。
一個月後回診時,患者表示之前治療當晚開始覺得全身痠,隔天睡醒就沒有再痠了。休息了幾天就開始原本固定打羽球的習慣,發現一些原本做不太出來的動作開始做得到了,也開始能救到本來救不到的球,患者形容是身體開始跟得上頭腦的想法,相當開心!
![]() |
時隔一個月再度檢查,兩手有慢慢緊回來,但是不像之前那麼緊繃了,接著就依當下狀況繼續幫他調整結構,之後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定期回來保養一下就可以了。
有關運動表現,之前有一位肩夾擠症候群的患者,給邱醫師連續治療了幾次後,某次回診跟我說他最近射飛標變準了;還有一位是脊椎側彎造成腰痠背痛的患者,治療後回饋說本來跑完馬拉松一定會足底筋膜炎,要休息一個禮拜,這次跑完足底筋膜炎沒發作,休息一天疲勞就恢復了。
這幾個例子的共同點就是身體變好用了,因為透過結構治療把身體結構還原,肌肉、骨骼回到原廠設定的位置,除了能治療各種痠痛不適,還能讓肌肉發揮出原本應有的功能,不同部位能夠順利連動,身體動作自然會更加流暢。
要提醒一下,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使用的情況也不一樣,邱醫師會依當下情況進行治療,同時也評估回診頻率,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