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案例分享】揮鞭症候群--車禍後左肩左手臂麻脹

五十多歲女性,113年5月開車發生車禍,幾天後開始整隻左手麻,手感覺像分段一樣,先至骨科就診,MRI影像檢查發現頸椎有多處椎間盤突出,伴隨脊髓壓迫,導致感覺異常,骨科醫師強烈建議開刀,但患者擔心手術後遺症。6月底來診時左側肩頸、腋下、左臂感覺異常(麻、分段)及沉重感,頭轉到特定角度時症狀加重。工作需長時間手持和低頭使用手機。


🔍評估及處置

檢查發現主要問題是雙肩緊繃張力大,左肩比較明顯,綜合工作習慣判斷可能長時間手持和低頭使用手機,讓頸部處於緊繃無緩衝空間的狀態,車禍撞擊力道傷害到頸部,造成揮鞭症候群。

身體結構有本來的平衡狀態,如果遇到車禍之類強力的外力除了直接傷害到撞擊的部位,也會打亂身體的平衡,讓原有的問題加重,必須做結構治療還原身體結構。


⏳治療時間

113.6月底開始,每週一次,連續八次。以縱軸(雙腳)、橫軸(雙手)調整為主。


🙌患者回饋

感謝邱醫師
2024年5月發生車禍,造成左側前胸挫鈍傷及外傷性第三至第六頸椎椎間盤突出症,左手側邊常有麻脹感。經西醫診斷,建議進行三四、四五、五六頸椎椎間盤切除併骨融合手術治療。但由於擔心手術後的後遺症,選擇了結構性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症狀減輕,左手麻脹感有改善,整體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對於目前的療效感到滿意。手術應該是最後的選擇,在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效果時再考慮手術治療這選擇。結構性治療作為替代方案,可以值得一試。


🙋結構治療怎麼做?

身體會依據使用習慣、工作類型、環境、慣用手等因素調整出自己的平衡,遇到車禍這樣強大的外力衝擊,會打亂原本的平衡,除了車禍直接傷到的地方,原本的痠痛不舒服也會變嚴重。

這個案例雖然是傷到頸部,在治療初期並沒有直接治療頸部,因為結構治療認為中軸都是被決定的,中軸的狀態是縱軸、橫軸交互作用的結果,調整中軸前必須先把縱軸、橫軸先還原才行。先前一位尾椎骨折的案例也是類似的情形(案例分享點這裡)。


🏃日常保健

  1. 工作或運動需要持續抓握,容易造成手指緊繃、手臂屈肌過度緊繃拉歪身體結構。不要因為手指緊繃就折或拉手指發出聲響,久了會愈來愈緊繃,改做橫軸三式(詳細點這裡)可以有效緩解不適又不會有不良影響。
  2. 長時間低頭會對頸部造成過大的壓力,除了傷害頸椎及周邊的肌肉,也會影響到胸椎、腰椎甚至骨盆的角度,要調整手機、螢幕的角度,避免長時間低頭,每隔一段時間要起來喝水、伸懶腰,活動一下。
  3. 睡前安排一些時間做縱軸三式和橫軸三式(詳細點這裡),幫助釋放每天累積的肌力張力。


*本文患者回饋及醫學影像經當事人同意分享。

*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環境、生活習慣而有異。

*有任何需求或疑問,請來診當面評估及諮詢。


同場加映:結構治療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案例分享】腰痠及大腿麻顯著改善

二十多歲男性,主訴腰緊繃痠痛,右側髖關節到大轉子發麻,從事園藝工作,工作常需背負較重的器械,多年前曾摔傷 🔍評估及處置 檢查發現主要雙肩緊繃張力大,右肩比較明顯,兩腳足弓排列不順,按壓有深層的痠痛點。 身體結構會因著工作、使用習慣、慣用手等因素形成平衡狀態,也保有一定程度的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