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骨是台灣特有的生長理論,因為早年社會物資短缺,又需要勞力工作,小孩在成長期間往往營養不夠又過度消耗,容易有發育延遲或不如預期的現象。於是先民想出在孩童青春期這個階段,配合藥物、食療等方式來健脾開胃,幫助小孩順利轉大人。
到了現代,普遍營養充足,也不需像過去那樣勞動,要注意的反而是營養過剩、飲食不均衡、活動不足、過敏問題、性早熟等。背景環境不同,自然轉骨的做法就不會像過去一樣,需要依每個小孩的體質來客製化。
🙋中醫怎麼看小孩成長?
中醫的小孩成長發育與先天腎精和後天脾胃及其他臟腑有關。先天腎精指的是遺傳,也就是來自爸媽的本錢,決定了小孩的生長潛力;後天脾胃主要是消化吸收的能力,提供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其他臟腑則是共同維持身體的運作,後天的部分決定了生長潛力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而先天後天全部加起來就是身體全部的能量本錢。
身體的能量平時會用在生長發育(營養送到需要的地方),生病的時候就用來抵抗病邪(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需要有良好的氣血營衛循環才能把能量運送到全身,這就仰賴規律、適量的運動來促進心肺功能,幫助氣血營衛循環。
經過一整天的活動,累積了許多疲勞和需要修補的地方,需要透過充足良好的睡眠來養陰,讓身體好好修復和成長。
🙋中醫小兒成長(轉骨)分階段
學齡前到青春期前,這個階段建立健康的習慣來儲備足夠的能量,到青春期才有本錢衝刺身高。健康的習慣(詳情點這裡)有飲食均衡、早睡早起、規律適量運動、不吃甜食。如果有過敏、容易感冒、胃腸問題要先調理好體質,才能好好儲備長高的能量。
青春期前段,一般女生8-13歲、男生9-14歲進入青春期,這時以促進骨頭縱向生長為主,會採用健脾、活血的中藥,增加營養吸收、促進血液循環及代謝。
青春期後段,大約在女生初經來潮、男生變聲後,這階段才是傳統認知上的轉骨,會加入比較多的補腎藥,目的是加速骨骼礦物質的填充,為將來存骨本。
要注意青春期的兩個階段不能調換順序,因為太早填充骨骼礦物質(補腎)會導致生長板癒合,就沒辦法再長高了。
上面提到轉骨分階段是大原則,每個小孩的體質、環境條件都不一樣,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客製化轉骨的原因,針對每個小孩調整最適合的轉骨藥方,後續也會持續追蹤和調整,讓我們陪著小孩成長,長愈久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